
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,孩子們在戶外玩得不亦樂乎,歡聲笑語充斥著整個公園。作為家長,我正坐在長椅上,靜靜地觀察著他們的游戲。突然間,3歲的兒子小明摔倒了。他哭得很兇,眼淚汪汪的,似乎受了重傷。此時,我本能地想要沖過去安慰他,但我猶豫了一下,決定繼續觀察。
小明的同伴們立刻圍了過來,有的輕聲安慰,有的遞給他玩具。一開始,他的哭聲依舊響亮,但過了一會兒,小明的情緒逐漸平復,看到小伙伴們對他的關心,他竟然慢慢露出了笑容,重新加入了游戲。這一刻,我意識到,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遠比我想象的強大。
這個過程讓我想起了“裝睡”這個詞語。生活中,我們時常會以為自己需要立即介入孩子的每一個小麻煩,但其實,有時候適當的“裝睡”,讓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問題,反而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孩子就像一棵小樹,需要陽光雨露,也需要風雨的歷練才能茁壯成長。
經過這次經歷,我更加確定了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: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,讓他們在挑戰中學習,而不是總是將他們捧在手心里。我們需要做的是,適時“裝睡”,以便讓他們在生活的考驗中,學會如何堅強面對。這樣,他們才能真正成長為自信、獨立的人。